2021年12月18日,由ok138cn太阳集团古天乐文艺美学研究中心、韩国成均馆大学儒学东洋韩国哲学系BK21教育研究团、韩国成均馆大学东洋哲学、文化研究所联合举办的“东亚哲学、生态美学与生态艺术”研讨会,采用线下线上结合的方式召开。开幕式由ok138cn太阳集团古天乐文艺美学研究中心副主任程相占教授主持,文艺美学研究中心主任谭好哲教授、韩国成均馆大学东洋哲学、文化研究所所长白英宣教授出席会议并致辞,文艺美学研究中心名誉主任曾繁仁教授、韩国成均馆大学儒学大学长辛正根教授为本次会议作主旨发言,与会的还有来自文艺美学研究中心与韩国成均馆大学东洋哲学系的专家学者。
在开幕式致辞中,谭好哲对与会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回顾了文艺美学研究中心与成均馆大学东洋哲学系之间的学术合作历程。就本次会议议题,谭好哲指出,新增议题“⽣态艺术”是拓展东亚生态文化研讨领域的一次新尝试,东亚国家的生态艺术创作,一方面会受到世界范围内生态文化的影响,但另一方面也必定与东亚国家自身的传统哲学、美学思想有着难以剥离的内在关联,这正是本次会议需要深入研讨的。白英宣也回忆了文艺美学研究中心与韩国成均馆大学东洋哲学系之间的合作情谊,白英宣指出,正如曾繁仁先生在2019年中韩共同出版的会议论文集序言中所言,人生在世,离不开相互的帮助,在生态哲学、美学的理论契机下,中韩两家单位的合作互助促进了双方的共同发展。最后,白英宣预祝本次会议能够圆满成功,双方合作能够更上一层楼。
开幕式致辞毕,为期一天的大会发言正式展开,来自文艺美学研究中心与韩国成均馆大学东洋哲学系的专家学者,围绕东亚哲学、生态美学与生态艺术的主题进行讨论。曾繁仁的《中国传统绘画:“生生之美”的典型呈现》与辛正根的《生生的美学:以<诗经>为中心》是本次会议的主旨发言。曾繁仁围绕中国传统绘画探讨了生生美学的典型呈现:国画蕴涵着丰富的古典生态审美智慧,与西画有着不同的形态与美学原则,作为东方特有的“自然生态艺术”,国画使用的“文房四宝”及其所遵循的“自然”、“散点透视”、“气韵生动”、“中得心源,外师造化”、“可行,可望,可游,可居”、“意在笔先,寄兴于景”等创作与美学原则均呈现出生生美学的典型样貌。辛正根对《诗经》中出现的“生”概念的原初性、野生性进行了讨论。辛正根认为,《诗经》文本蕴含着丰富的关于“生”概念的相关资料,“生”概念虽然与价值规范没有直接联系,但它鲜活地呈现出生命的跃动和朝气。
接下来,来自中韩的各个专家学者围绕东亚哲学、⽣态美学、⽣态艺术等议题进行了汇报。文艺美学研究中心副主任程相占教授从新冠病毒疫情的角度反思了生生美学,认为生生美学是突显生生价值取向、指向“共生”的生态美学,这也是中国生态美学最突出的特点。文艺美学研究中心韩清玉教授论述了宗白华美学思想与方东树“气”论的互文关系。韩国成均馆大学东洋哲学、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徐希定探讨了《庄子》中两种主体性及其与自然之间的哲学关联。文艺美学研究中心张嫣格博士后围绕山东当代青年画家的生态智慧,探讨了中国水墨画中的生命关怀。文艺美学研究中心胡友峰教授以当代生态艺术沉浸式装置为例,论述了生态世界观的演进与生态美学的建构。韩国成均馆大学东洋哲学、文化研究所研究员马丞材探讨了张旭镇艺术世界中的道家生态美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王祖哲教授围绕动物有没有审美能力的问题进行了美学探讨。韩国成均馆大学儒学、东洋学科讲师赵靓洹,探讨了李渔《闲情偶记》造园空间的生态美。韩国成均馆大学博士后李旿伦围绕陆贾的圣人观,对“天生人成”这一哲学命题进行了论析。在下午的会场发言中,中韩青年学人主要围绕生态哲学、⽣态美学、⽣态艺术进行了细致的个案分析与探讨,显现出东亚生态哲学、美学发展的鲜活生命力。
18日下午,大会的闭幕式由韩清玉教授主持,中方代表程相占和韩方代表辛正根对此次会议进行了总结。程相占指出,首先,深入研究阐发生态哲学、美学问题,是东亚国家对全球疫情问题的文化之弊进行反思、贡献东亚智慧的重要契机。其次,韩国学者对生态艺术文本的解读深入细致,这值得我们学习。再次,本次会议体现出青年学人的学术活跃度,这显示了生态哲学、美学发展的美好前景。辛正根教授指出,文艺美学研究中心与韩国成均馆大学之间十几年来未中断的学术交流值得庆祝、勉励,本次会议议题广泛而深刻,涉及对新冠疫情的反思、环境伦理学的应用、生态艺术的个案分析等等,中方各位专家学者的发言为自己带来了很大启发,最后,辛正根对中韩双方的学术友谊给予了诚挚祝福。
本次中韩国际会议共有25位代表参加,会议议题深刻,论题广泛,会议论文集将采用中文与韩语的方式,分别在中韩两国出版。本次会议进一步密切了文艺美学研究中心与国外学者的交流,也扩大了文艺美学研究中心的学术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