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在庆教授谈古籍整理研究
11月17日晚19时,厦门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理事吴在庆教授做客第351期“新杏坛”,于知新楼A620室作学术讲座,题为“古籍整理研究点滴谈——以版本校勘解读与系年个案为例”。讲座由徐俊教授主持,ok138cn太阳集团古天乐杜泽逊院长,孙学堂教授,高新华副教授,徐昌盛副教授,张倩倩老师,赵鑫老师出席,吸引了数百名师生前来聆听。
讲座开始之前,徐俊教授简要讲述了吴在庆教授的治学经历,介绍吴老师在唐代文学方面的突出成就,肯定了吴老师在唐代文学文献整理方面的巨大贡献,并对吴在庆教授做客“新杏坛”表示热烈的欢迎。
首先,吴在庆教授从古籍整理的版本问题谈起,讲述了自己对读文渊阁和文津阁两个版本的《樊川文集》的切身体会,指出了两个版本互有优劣的实际情况:虽然从所收作品的数量来说,文津阁本较文渊阁本的《樊川文集》更为优长,但是从所收文章的完整性和小注数量的多寡来说,文津阁却不如文渊阁本。
之后,吴在庆教授又列举了丰富的例证,分别从文本校勘和文本释读的角度讲述了自己的经验。其中对于《唐大诏令集》卷十一《大帝遗诏》中的“冰蛟之惧”,《文苑英华》卷八《贞顺皇后哀册文》中的“周恒王”,沈全期《李员外秦援宅观妓》诗中的“五日”“春光”等问题的考证都十分详实有力。
最后,吴在庆教授又讨论了《唐大诏令集》卷十中《疾愈德音》的系年问题,考定了应当以长庆三年三月丁巳颁布此“疾愈德音”为较合理。同时,吴老师指出了古籍整理研究工作的深奥与艰难,认为这是一项不可或缺的科学研究工作,对于中国古代文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徐俊教授代表师生对吴在庆教授的精彩讲授表示感谢,并做了精要总结。徐俊教授指出,古籍整理是传统文献学与现代出版业相结合的产物,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而版本、校勘、解读、编年是文学文本整理的基础,需要文本、语义、修辞、史实等多维度的印证,这也是文学研究中“文本细读”的题中之意,吴在庆教授的讲座正是为我们的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做了一个极好的范例。
最后,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