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22岁成为大学教师,50余年不离山大讲坛,桃李满天下。国内在职的汉语词汇学博士生导师8人,其中6人出自她的门下。
她独辟蹊径,填补汉语词汇学研究空白。“十年磨一剑”,初试牛刀的《语言学概论》,年年都在重印,至今已发行了二十八年;《现代汉语词汇学》十年时间重印八次,作为现代汉语词汇学的扛鼎之作,已先后被台湾和英国引进版权。
她是学界公认的汉语词汇学翘楚,却自称“未敢以为定论,只作引玉之言”。
她是葛本仪。
在葛本仪教授家的客厅中,有一幅字画,上书:“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贵精不贵多。这似乎就是对葛教授的最佳写照。
“大”学生的“小”老师
1955年,22岁的葛本仪从山东大学毕业,获得了留校任教的资格。作为一名刚刚留校的助教,她的任务是先从学着上课开始。那时的大学生很多都是调干生,他们是从工作岗位上选调入学的,因此很多学生的年纪都比她这个“小老师”大。那些“大”学生并没把这个“小老师”看在眼里,怎么办呢?
她毫不气馁,勤勤恳恳严格要求自己,决心用教学内容取得学生的信任。她在改作文的时候,每改一处都会找出改的理由,以理服人,她终于用学识赢得了学生们的尊重。
初为人师的认真负责,一直延续到了现在。教了一辈子书的葛本仪教授,从没有放弃一个学生。她从不对学生发脾气,用学生的话说:“葛老师用温柔的小鞭子督促着我们前行。”她有一套独特的教学方法,她的学生曾这样描述葛本仪教授的教学方法:别的研究生上完课以后,笔记记了厚厚一沓,而葛教授的学生却是上课之前,在老师的布置和要求下,笔记先写了厚厚一沓。因为在葛教授的课堂上,主讲的不是老师,而是学生,学生讲完后她再进行提问、点评和总结。这样的模式,一方面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学生能得到葛本仪教授精辟独到的点评。葛本仪教授的点评和总结总是很到位,上完她的课,学生们心中就像有了一条线,一拎所有的知识就都起来了,让人受益匪浅。现在她的很多嫡传弟子和再传弟子都在沿用她的教学模式。
葛本仪教授不仅在课堂上认真负责,课后还会对学习有问题的学生加以辅导,她甚至会去学生宿舍辅导学生。葛教授对她的学生特别是研究生们学习如何,都能做到心中有数,学生们会时常接到葛教授追问学习情况的电话。葛教授习惯把学生找来,问问他们“最近看了什么书?”“问题解决得如何?”“文章写得怎么样了?”……葛教授经常告诫学生:“学问学问,切忌学而不问。”
葛本仪教授一辈子写文章从来不批评人,对学生从来不放弃,她要求她的学生:正正派派地做人,踏踏实实地做学问,学品和人品要一样好。她教授学生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视教会他们掌握知识和研究学问的方法。她的学生王军说:“葛本仪教授传授给我们一生最为受用的,便是学会守护思想的温度、守护人生的温度。”她不仅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还把她的爱与包容传授给了学生。
探索出来的“语言学概论”
最初选择中文系的葛本仪是奔着“文学”去的,事与愿违,留校山大的葛本仪却被分配到了语言教研室。她的老师殷焕先先生给了她一本苏联学者契科巴瓦写的《语言学概论》,让她两年以后开出这门课来。那时的葛本仪对语言学一无所知,面对老师和领导寄予厚望的殷殷重托,年轻的她只能努力完成任务了。
在经过一番学习和研究之后,葛本仪逐渐明白了这是语言学的基础理论课,那时我国这方面的书几乎没有,开出这门课的学校也很少,而苏联学者写的大部分又是英语和俄语的例子。她想,她是中国的老师,面对中国的学生应该结合中国的内容。于是,她开始了她对语言学概论的探索,她一边准备讲义,一边与学生进行交流。经过两年的摸索与研究,1957年,她正式开始讲授语言学概论这门课了。她按照自己的研究与认识,进行讲解,没想到学生反响很好。从那时开始到1983年,她一直讲授这门课。
1988年,中国有了自学考试。山东教育学院派人来请葛本仪去录制《语言学概论》这门课,全省五千多名学生通过看葛本仪教授的录像来学习该课程。由于学生们反映课可以听懂,但是推荐的参考书看不懂,而且很多学生向葛本仪寻求讲义。葛本仪就找来学生帮忙,说:“你们一个人整理一章,我算是主编,咱们出本《语言学概论》吧。”他们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完成了《语言学概论》的第一版,由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由于这本书充分考虑到中国学生的特点,所以其他学校也都来订购,山东大学出版社经过一次次地再版、修订,至今还在出版。据统计,目前发行量已经超过100万册了,成为最畅销的语言学教材之一。由于该书被广泛运用,慢慢的这本书就被称为葛本仪的语言学概论模式了。
独树一帜的汉语词汇学研究
葛本仪在讲授“语言学概论”课的同时,对词汇研究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她相信,任何一个学术研究领域,都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任何一个研究者,都可以在这个世界里凭借着自己的力量去遨游,去探索。
从上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葛本仪就将目光投向了在当时理论薄弱、资料匮乏、学问难做、成果难出的现代汉语词汇学研究。她在选择词汇学研究之初,就特别重视理论体系的构建。她从与字一致的单音词开始研究,发表了几篇小文章。她从小文章做起,慢慢再扩大。她一直也这样要求学生,不要急于下结论,要学会从纷繁的语言现象中“突围”。她在博大精深的现代汉语词汇中发现了乐趣,收获了知识。
别人是“十年磨一剑”,在词汇学方面,葛本仪先生是精益求精,“二十年才出一本书”,1961年她出版了《现代汉语词汇》,1985年她出版了《汉语词汇研究》,到2001年才出版了《现代汉语词汇学》,这是她对现代汉语词汇现象认真考察、深入思考的结晶。在这长达四十年的时间里,她提出了十几种创新性的词汇理论,开拓了词汇学动态研究的新领域,整理出了她通过研究而确立的汉语词汇系统,这本书因为发出了作者“自己的声音”而广泛引起语言学界的关注。2001年出版,2002年就再版。2004年,这本书又出了第二版修订本,近十年的时间,本书被重印了八次。2014年,该书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了第三版。而且,该书还被英国出版公司看中,购买了英文版权。这本广受欢迎的书被学术界誉为“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现代汉语词汇研究的开拓性成果”。
葛本仪教授经常说:“语言的主人不是语言学家,而是广大的语言使用者。”她与符淮青、刘叔新以及孙常叙的弟子王勤和吴占坤,被称为国内语言学界的四大派别,作为唯一的女性“掌门人”,她的成就毫不亚于其他三者。知者常新,行者无疆。至今葛本仪教授还经常在学习和思考着与词汇学和语言学有关的问题。
一辈子最满意的就是培养的研究生1993年,葛本仪成为国内第一位汉语词汇学博士生导师。作为导师,她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她说:“我这一辈子最满意的就是我的研究生。”目前,国内在职的汉语词汇学博士生导师一共有8人,其中6人为葛本仪教授的学生。
说起学生,葛本仪教授如数家珍,她的学生们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我读研究生的时候……”他们也愿意回忆与这位“先生”共度的时光,在“先生”家上课,在“先生”家吃饭。即使是现在,他们身处天南海北也不忘时常问候“先生”,他们与“先生”情同母子。有的知道她近期喜欢画,就给她寄画;有的虽然很忙,还会隔着电话逗她开心,唱歌给她听;更有的就像家人一样时常来看望她。葛先生说,她虽然已经退休了,但是她从未离开过她的学生。以前是葛教授教学生,现在她的学生们也经常“逗”她,甚至开玩笑的“指点”她。她和学生们有一个微信群,学生们“教”她发红包、抢红包等,通过微信群互相交流各自的状况,她和学生就是一个团结友爱的大家庭。
虽然已经年过八十,腹有诗书气自华的葛本仪教授风采依旧,举手抬足间尽显大家之气。她偶尔会在校园里散散步,校园里到处都有她的徒子徒孙。做了一辈子“先生”,退休了还牵挂着学生。
|
葛本仪,女,1933年2月生,ok138cn太阳集团古天乐教授,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博士生导师。1951年9月至1955年7月就读于山东大学中文系,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本文转自《山东画报》(2016-09-26),作者:王立群 张媛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