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晚7时,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明清小说研究》主编徐永斌研究员做客第299期“新杏坛”,通过腾讯会议为校内外200余名师生作题为“试论明清时期扬州的文人治生”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ok138cn太阳集团古天乐教授樊庆彦主持,ok138cn太阳集团古天乐师生在知新楼A620室观看讲座。
讲座伊始,樊庆彦对徐永斌表示热烈欢迎,并简要介绍了他在相关学术领域的突出贡献,徐永斌对无法亲临现场深表遗憾。本次讲座聚焦运河流域文人治生问题,从“依靠自身的一技之长治生自养”“寄迹或依托于豪门富室”“文人经商”三种途径论述了运河城市扬州的文人治生情况。徐永斌介绍说,明清时期,扬州作为京杭大运河上的一颗明珠,凭借江南经济巨镇和全国文化重镇的区位优势,获得了很强的吸附效应,成为明清时期文人乐游的五大都市之一,也成为贫困文人谋取衣食的首选地之一。以一技之长治生者,或设馆授徒收取束脩,或谋职书院获取膏火银,或出卖书画,或校雠词曲、占卜、行医、游幕等等;寄托豪门富室者,常与卢见曾、曹寅等当地官员,马曰琯、马曰璐等扬州大富商交游甚密,名士全祖望、厉颚、蒋士铨、郑板桥等都曾得马氏兄弟的资助;弃儒经商者,或佐人经商,或亲自经商,涉足领域尤以盐业为重。
最后,徐永斌总结了扬州文人治生途径的不同表现方式,指出文人参与治生的原因:举业不成、生计所逼、长辈影响、观念转变等。因运河城市扬州的巨大吸附力,不少文人和来扬州经商的徽商密切互动,这也成为京杭大运河上的一时之胜景:一方面,推动了运河流域学术成果的产出和学术文化的发展;另一方面,客观上提高了富商的文化品位,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徐永斌也谈到了这种时代风气下的一些变异现象,部分文人为富商捉刀弄笔、自损士品,富商则以文士才学为炫耀之资,令人汗颜。
随后讲座进入互动环节,线上线下的同学们就文人治生问题积极提问,徐永斌亦一一解答。樊庆彦代表师生再次对其表示感谢,他认为,“文人治生”是一个很有意义的学术话题,全面分析明清时期运河城市扬州的文人治生,对我们了解京杭大运河对沿运城镇经济文化发展的巨大作用,理解古代文人的生存状态、心路历程、情感变化和作品创作等方面,具有多重启发意义,通过对比古今文人的生存命运,我们也能感受到如今国家对人才的重视。他指出,徐永斌的研究路径和方法、鲜明的问题意识和他对学术不懈的探索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主讲人:徐永斌研究员
主持人:樊庆彦教授
全景
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