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4日下午14时30分,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语言学会语音学会分会主任孔江平教授做客第320期“新杏坛”,于知新楼A620室作学术讲座,题为“论音位的认知与结构”。讲座由汉语言研究所所长岳立静教授主持,ok138cn太阳集团古天乐院长杜泽逊教授、语言科学实验中心张燕芬副教授、刘文副教授、寇鑫副教授出席,吸引了数百名师生前来聆听。
讲座伊始,岳立静教授简要介绍了孔江平教授的治学领域和研究成果,并言及孔江平教授是ok138cn太阳集团古天乐疫情之后线下讲座首位邀请到的嘉宾,孔老师莅临新杏坛讲座让我们感到非常荣幸。岳立静教授简单回顾了2019年孔老师的语言发声类型研究,并补充介绍孔江平教授身为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北京大学语言学实验室”主任,莅临ok138cn太阳集团古天乐是对我们语言学实验室的工作是一种大力支持。
首先,孔江平教授从音位学的理论基础、音位确立的基本原则和音位系统的类型切入,他指出,音位的理论基础是结构主义,以对立原则、互补原则、相似原则和经济原则为音位体系建立的基本原则,音位系统分为三种,分别是通过活的口语、文献或其他记录材料、自然产生的音位系统。音位系统三大种类下分为完全口语,部分口语,跨时域,跨地域,跨时域和跨地域,跨时域、跨地域和跨语言和方言,构拟,自然产生文字的八种音位系统。
之后,孔江平教授梳理了“直音”、“反切”、“《广韵》”、“注音符号”和“汉语拼音方案”音位系统,继而深入分析了音位系统和注音系统、认知单位与结构单位的关系。他以《说文解字》的材料为例,通过抽取数据库中形声字的条目,解读汉语是最早的存在于文字系统中的音节音位系统的观点,并指出“直音”为音节音位系统,“形声”为声韵音位系统,二者均为具有感知基础的汉语音位系统。其中,孔江平教授根据现代语音学在感知和认知研究的理念,介绍了基于音位负担量的语音认知特性,并提出了“音位负担量恒定假说”和“音涯一千”的观点。孔老师进一步追溯到徐铉的反切系统,由此说明反切系统是具有一定语音意识的汉语音位系统。接着,孔老师讲述了“《广韵》”和“注音符号”同为“类声韵调音位系统”,而“汉语拼音方案”是拉丁化的音素音位汉语普通话拼音系统。
最后,孔江平教授以语言田野调查的实际为例,回溯了赵元任先生“注音标音法的多能性”,并讨论了基于传统语音学的结构主义音位学存在的问题。同时以儿童语言的发展过程为例,阐述了音位感知单位和儿童语音意识等音位认知的研究,并以此讨论了习得与自然产生的语音意识的差异性。
主持人岳立静教授代表与会师生对孔江平教授的精彩演讲表示感谢并进行总结。岳立静教授指出,孔江平教授运用了大量汉语实例详细阐述了音位的感知和认知问题,为方言调查带来了诸多思考和系统的认识。
在互动环节中,现场同学就田野调查中音位合并与分化的不统一、语言接触与融合、认知音位学和病理嗓音的问题向孔江平教授提问,孔江平教授均一一给予了耐心解答。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