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20日下午三时许,山东大学兼职讲席教授、江苏师范大学语言科学与艺术学院院长杨亦鸣教授作客“新杏坛”,于线上作题为“语言观的革新与语言学跨学科研究”的讲座。讲座由ok138cn太阳集团古天乐张树铮教授主持,ok138cn太阳集团古天乐杜泽逊院长、岳立静教授、刘娟副教授、刘洪超老师、梁昌维老师出席,讲座吸引了校内外百余名师生的关注。
讲座伊始,杨亦鸣首先从人类语言学发展史的角度回顾了人类语言观的不断变化,他指出,从以教学为目的的语言研究到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兴起,再到结构主义语言学发展和“乔姆斯基革命”,人类对语言和语言学的认识不断进步。在当下,必须进一步扩大“语言学”的研究范围,将语言机能、语言使用、语言的社会问题等一系列课题引入我们的视野,这就要求我们构建面向未来的“大语言观”,将脑神经科学和生物学研究和语言研究相结合。这不但是进一步弄清语言学本体问题的需要,也是维护国家语言安全、增进汉语世界影响力的必由之路。
随后,杨亦鸣介绍道,解决语言与文化、科技、教育相关的实际问题需要多学科交叉研究。他以诗句押韵的眼动和脑电实验研究为例,介绍了语言与文化和脑科学等方面的关系。接着,他回顾了人工智能的发展过程,指出了语言和语言学在新一代人工智能研究中起到的关键作用,讨论了当今人工智能的发展越来越重视以语言理解为代表的相关领域研究,同时指出目前人工智能研究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并从语言学角度提出可能的解决思路。杨亦鸣认为语言的本质是思维的载体,语言作为交流工具只是语言派生功能,如果不能把握语言的本质,就无法发挥语言在科技研究、医学研究等方面的作用。
之后,杨亦鸣提到,新语言观认为,语言是人类思维的载体,所谓“人类思维”包括抽象思维、灵感思维和形象思维。语言是由猿变人的进化过程中产生的,不是为了交际而产生的。语言是由人类遗传结构界定的由大脑神经回路来驱动并通过语言效应器来实现的人脑的一种机能。人类思维和交际的本质是由遗传结构决定并由大脑来支撑的,人的大脑与动物有本质不同,是以语言为载体的,可以依靠有限的材料和规则进行无限的组合。有限的音位组合和有限的递归规则构成了人类无穷无尽的语言世界,赋予了人类自由思维的空间,以及无限制进行思维和交际的能力。杨亦鸣总结到,当面语言学通常研究的是语言系统方面,但仅仅局限于此难以解决语言学研究所面临的困境,唯一的出路就是要进行跨学科研究,这是语言学研究的应有之义,也是新文科发展的路径之一。
最后,杨亦鸣与ok138cn太阳集团古天乐师生就相关话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刘洪昌与杨亦鸣讨论了脑科学、人工智能和语言学的关系问题,对神经网络的底层建模的可能方向进行讨论。杨亦鸣提出语言脑的概念。即人脑是一个预装系统,由基因决定,我们人对于一些概念是预装进去的。基于这种认识对人工智能进行新建构可能是重要方向。现有的一些模型可能存在过度建模的问题,梁昌维老师针对语言现象可能对应于某种大脑的机制的现象,提出这种机制的实现方法和影响程度问题,杨亦鸣以汉语押韵与rap节奏举例,大脑机制不清晰,一些文化行为就搞不懂。实际上是基础研究还有问题。语言掩盖很多直觉上的东西,还要下功夫去研究哪些是我们脑神经可以去直接承载的,哪些是通过文化的关系。至于是否是遗传的问题,也还需要更长的时间验证。刘娟与杨亦鸣探讨了语言与基因的密切关系,并欢迎杨亦鸣教授随时莅临山东大学语音实验室。
讲座结尾,张树铮做总结,他再次对杨亦鸣教授莅临“新杏坛”表示欢迎和感谢,并结合杨亦鸣的学术历程鼓励同学们开拓视野,注意吸取相邻学科、相邻方向的理论方法,把语言研究的传统方法和新兴的实验方法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