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祥柏研究员谈“官话方言德麦韵演变趋向”
5月15日上午9时,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刘祥柏做客第334期“新杏坛”,于知新楼A620室作题为“官话方言德麦韵演变趋向”的学术讲座。讲座由张燕芬副教授主持,岳立静教授出席,百余名研究生及本科生聆听报告。
讲座伊始,张燕芬副教授介绍了刘祥柏研究员在山大的求学经历和学术成就,对刘祥柏研究员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她指出,刘祥柏研究员对学术的钻研劲头令人敬佩,其对学术研究的很多独到见解值得大家学习。
首先,刘祥柏研究员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向同学们科普了音韵学的基本知识,从自己的家乡方言和讲普通话的经历讲起,以自己名字中的“柏”和“北京”的“北”为例子,分析其中古音韵地位以及现代的文白读音。进而刘祥柏研究员介绍了本次讲座主题中“德麦韵”的命名缘由,对比了北京话与济南话的不同之处。在与同学们的互动讨论中,他提出了有趣而丰富的例证,指出就无入声韵的方言而言,曾梗摄的德麦韵与歌戈、家麻、车遮以及皆来、齐微等韵存在分合关系。
其次,刘祥柏研究员进一步介绍了徐通锵先生《历史语言学》中的叠置式音变和文白异读现象,对徐通锵先生所总结的无入声韵的北方方言的德、麦(陌)韵的四种时间层次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启发大家在研究语音演变问题时,不能只看到表面的现象,而忽略过程细节,要把握好音类的演变与发展,将貌似复杂的问题简明化。
最后,刘祥柏研究员向同学们展示了敦煌石窟发现的守温字母,指出从这份文献中,除了可以看到大家所熟知的三十字母,还可以看到等韵图的萌芽,并且从中可以发现德、麦(陌)韵在唐代的演变情况。此外,刘祥柏研究员还向大家展示了长沙、南京等地相关的方言材料,增长了同学们的见识,开阔了研究的视野。
在互动环节中,现场师生积极参与,与刘祥柏研究员讨论了山东和河北方言中部分假摄开口二等字和蟹摄开口三等字的合并和分立、元音高化与声母腭化的关系、吴语宣州片查济方言连读变调和轻声调的处理和认识、语音事实与音系处理之间的矛盾、方言中复杂音段序列的音节处理、北方方言区的同学如何学好音韵学等问题。刘祥柏研究员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些问题做了分析和延展,与提问者深入交流,并鼓励在座的同学积极学习一门母语之外的汉语方言,尤其是南方方言,将音韵学学习与汉语方言联系在一起,提高理解和分析汉语的能力。
张燕芬副教授代表师生对刘祥柏研究员的精彩报告表示感谢,指出报告之外的充分互动让学生能与自身的学习相结合,深入细致的讨论效果良好,学生受益更多。现场师生交流气氛活跃且融洽,讲座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